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技资讯 >

深度分析: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到底谁更强?

作者:幽居客 来源:小商帮 发表:2018-07-30 20:07:27 我要点评 作者ID:3

简介:关于支付宝和微信到底谁更强,在网络上一直是口水不断的问题,那么,到底是谁更强呢?本文尝试进行分析。 来源 | 小商帮科技 作者 | 左刀 1、背景 关于支付宝和微信...

简介:关于支付宝和微信到底谁更强,在网络上一直是口水不断的问题,那么,到底是谁更强呢?本文尝试进行分析。

深度分析: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到底谁更强?

来源 | 小商帮科技

作者 | 左刀

1、背景

关于支付宝和微信谁更强,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,双方的支持者和水军们在网络上吵的不可开交,常见的话术如下:

微信人人有,支付宝不是每个人都有,所以微信支付显然更多;

微信在后台随时可以打开,支付宝打开太卡,所以微信支付多;

大钱存支付宝,小钱用微信;

支付宝更安全,微信支付不安全;

支付宝操作太复杂,所以 低端/小商小贩 爱用微信支付;

实际上,上面的各种话术都已经形成了套路,可以当做是“洗脑神曲”,这跟701事件之前,网络上流行“大件上京东,小件上淘宝”的洗脑套路是一样的,不需要以事实和逻辑为依据,只需要反复说,很多看客就会相信,行为上也会被影响。

实际上,以上话术全部都经不起推敲!

比如说,“微信人人有,支付宝不是每个人都有,所以微信支付显然更多”,这句话把“人人有”和“人人用”混淆了,人人有不代表其中的各种功能人人都用,否则阿里钉钉凭什么从微信手中抢了1亿多的用户份额?微信入口的摩拜单车月活凭什么不如支付宝入口的ofo?所以,要“人人用”是有各种条件的,比如说日常生活的沟通,除了微信和QQ,几乎没有可以替代的,只能用微信和QQ。但工作沟通则选择余地大,可以用钉钉,也可以用微信企业版,还有一些企业用自己的内部工具等等,有选择的情况下,“人人用”就会成为伪命题。

再比如说“微信在后台随时可以打开,支付宝打开太卡”以及“支付宝操作更复杂”的这些梗,这都什么年代了,现在的智能手机,哪怕几百块的,用支付宝会卡吗?支付宝扫码2步完成,微信3步,谁的门槛更高?除非少量用了2年以上的老机器很卡,这样的手机是有的,但样本比例太少,没有普遍性,中国每年几亿部手机销量不是假数字。

还比如说:“支付宝更安全,微信支付不安全”,微信被盗号的事情,现在应该很少了,微信时代跟QQ时代不一样,QQ时代经常会有盗号,微信时代腾讯明显加强了信息安全,比如吴石领导的安全团队屡屡在国际上获奖,所以安全的说法也是片面的。

再如把微信打上低端或者小商小贩标签的,显然也是片面的,清华北大毕业的用微信支付的也多了去了,你能说他们低端吗?

至于有些人说:“我周围都是用微信”、“我们县都是用微信”、“我们市大部分用支付宝”等等的说法,在全国的大数据之下,显然不代表大多数。

所以,这些话术是谁所说的,谁又被洗脑了,可以对号入座。

实际上,话术背后是利益之争,比如说投资了大量“腾讯系”企业的***资本的徐新,就公开说微信支付已经大幅超过了支付宝支付,这话听听就行,因为是利益相关方;反过来,阿里的曾鸣***说,哈罗单车在一年半内逆袭摩拜和ofo,日订单总量超过两者之总和,这句话也是听听就可以,因为大部分第三方数据都不支持这一说法。

2、数据

我们还是看看第三方数据:

易观咨询认为,截止2017年Q4,支付宝的综合支付占比为:44.51%,线上占比为24.5%,腾讯金融综合占比30.36%,线上占比10.17%,在移动支付领域,支付宝份额为54.26%,环比上涨0.53个百分点,而腾讯金融的移动支付占比38.15%,环比下跌1.2个百分点,如下面三张图所示:

深度分析: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到底谁更强?

深度分析: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到底谁更强?

深度分析: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到底谁更强?

可以看出,不管是综合支付,还是互联网支付,还是移动支付领域,截止2017年Q4,支付宝依然是有比较明显的领先优势的。这里还可以通过数据算出线下的数据,基本公式是:

综合支付总额=互联网支付总额+线下支付总额;

根据易观提供的数据,2017年第四季度, 综合支付总额为:496634.4亿元人民币,互联网支付总额为:66997.24亿元人民币,那么可以算出线下支付总额为:429637.16亿元人民币,可以看出,线下还是主战场,线下的份额占比高达86.5%!所以,大家可以看到为什么这一年多来,阿里和腾讯系在线下场景会争夺的那么激烈,因为线下一旦输了,基本上就意味着整体输了。

经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算出,2017年Q4,支付宝的线下额度是:204637.65亿元,占比47.63%,腾讯金融线下额度是:143964.58亿元,占比33.5%,所以,这与网上很多人认为的“微信线下超过支付宝”是完全不一致的,支付宝在2017年Q4为止,依然完胜腾讯金融,而且是线上和线下都完胜,甚至,领先幅度有扩大化的趋势。

其他咨询机构如比达咨询、艾瑞咨询、中商产业研究院等的数据虽然有一些出入,但基本上都支撑这一结论:支付宝不论线上还是线下,在目前阶段都领先于微信支付。

那么,这样的优势能持久吗?

3、线下战争

由于线下支付总额远高于线上支付总额,因此,线下支付之争就变得非常的重要,因为这会直接决定谁能成为市场的老大。

腾讯的抓手是“小程序”,策略很简单,通过小游戏和社交电商引爆小程序概念,再通过1000+的小程序开发商在全国不断进行线下招商和场景的开拓,聚集线下商家使用小程序,而在使用小程序的场景中,支付只能使用微信支付。

这个策略到目前为止对线上支付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,因为小游戏,社交电商的数据摆在那里,按照Questmobile的数据,截止2018年3月,微信小程序累计用户已经达到了5.64亿,其中,小游戏的用户占比高达81%,为45661万人,这个数据是很可怕的,这既是消磨用户更多的碎片时间,提升游戏的总体市场空间的方法,也是打压其他游戏企业,比如网易的一种方式:

深度分析: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到底谁更强?

相关的财务数据要等到腾讯Q1的财报出炉才能了解,由于腾讯体量巨大,预计这一部分增量在Q1对腾讯的总体影响有限,但如果用户粘性增强(替代粘性下滑的公/众/号等产品),不排除后续形成连锁反应,在腾讯的生态上影响到线下的使用习惯。

不过,小程序在线下场景中的威力并未规模化的爆发出来,这与腾讯主力推进的“无界零售”以及在线下“连接一切”的战略还没有很好的成型有关系。毕竟,腾讯在历史上并没有零售和O2O成功的基因和能力,“无界零售”的效果会如何,线下“连接一切”的能力是否会爆发,依然存在很大的变数。

在“无界零售”领域,腾讯的主要合作伙伴是京东,我们曾经撰写过《京东全面融入微信小程序,腾讯联盟与阿里之战即将展开!》一文,分析过腾讯系和阿里系在新零售领域的优势和劣势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。

而在线下连接一切的战略中,美团则是腾讯最大的合作伙伴,未来不排除腾讯获得美团的关键投票权或否决权。感兴趣者可以查看《台面上的滴滴和美团,台面下的阿里和腾讯》。

实际上,小商帮科技认为,腾讯的微信小程序生态在线下依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,不管是新零售还是连接一切,对于创业者依然存在巨大的机会,而这些机会的成熟,会反哺腾讯的生态和支付,对阿里形成极大的威胁。

当然,小程序生态存在两个很重大的问题:

1、腾讯是裁判员,你的小程序生态做到一定规模后,会不会一夜之间被腾讯给封杀了(之前的小程序社交项目有被封杀的先例,当前对抖音的态度也说明了这种可能性);

2、微信本身是否固若金汤,各种新兴的产品会不会蚕食甚至抢走大量微信的时间(比如头条,抖音等),一些未知的竞争生态是否会突然蹿红等等。

当然,在当前情况下,小程序创业依然存在很大的机会,创业者只要多长个心眼,比如说做到多平台支持,自行研发APP等,依然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红利。

而对于腾讯而言,线下的小程序战略从理论上是走的通的,现在缺的是大面积的,可持续的“爆款”项目出现。如果不能大面积出现,则良性循环的生态无法形成,如果不能可持续的火爆,则会重蹈微信支付之前的覆辙——在抢下大量份额之后,被支付宝的地推团队重新抢回份额。

深度分析: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到底谁更强?

相比较腾讯而言,阿里在线下支付方面显得非常“苦哈哈”,因为腾讯可以利用微信,非常轻松的覆盖中国大部分的网络人口,推广成本很低,而阿里的产品,不管是淘宝还是支付宝,相对而言用户数就少了很多,腾讯轻松能覆盖到的人群,阿里不得不采取“地推”这样的方式去覆盖,有时候还要加上红包等方式,时间成本,人力成本,营销成本等都要明显高于腾讯。

为了支付的更大份额,阿里的主要策略有两个:新零售和地推。

地推先不说,新零售的这场战役,在支付方面是排他的,这无疑是为了更多的独享用户支付。而在具体策略上,阿里的新零售至少有三个层面:

1、自营和联营的新零售

比如盒马鲜生和高鑫零售等,盒马鲜生是目前所有新零售业态中最为成熟的样本,其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操作以及通过线上配送大幅提升坪效的做法,目前已经成为了业内学习的标杆(参考《微信“小程序+零售”能不能颠覆阿里的新零售?》),2018年,盒马鲜生在“舍命狂奔”,虽然没有具体的开店数据,但仅北京市,盒马鲜生在2018年就要新开30家门店,而到2020年,盒马的目标是在规模上追上已经在全国广泛布局的永辉。除了盒马之外,阿里系大部分参股的线下商超,都是自营或者联营的新零售模式;

由于腾讯系采取小规模参股,不干涉经营权的方式,在线下新零售领域,虽然阿里起步早,但腾讯联盟推进快,目前双方的线下布局数量来看半斤八两,腾讯由于拥有流量,在合作方中虽然股权少,但话语权很大,从各个合作商家纷纷开始舍弃支付宝而只用微信支付就可见一斑。

未来,两方谁能在支付领域笑到最后,要看具体的运营上谁占优势,从目前来看,由于腾讯系的新零售还没有真正的案例浮出水面,阿里暂时领先。

2、利用供应链能力对商家赋能

当前,已经有多家线下零售店与阿里的新零售进行了整合,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定价和配送,这主要是利用了前述阿里新零售的全链条布局所形成的能力,而这些能力将可以赋能这些合作商家,从而形成良性循环。

3、口碑生态

口碑生态对标的是美团的生态,除了到店,餐饮等形态之外,还有飞猪的酒旅,饿了么的餐饮配送,淘票票的电影,高德地图(包括地图功能和顺风车功能等),哈罗单车和ofo单车等。

这个生态与前述的新零售生态是可以互补的。

比如说,盒马鲜生***与100多家餐饮企业达成“新餐饮”的协议,让餐饮成为“超市中的细分品类”,通过盒马的“mini中央厨房”进行简单加工后可以直接配送给客户,一方面节省配送时间,另一方面节省大量的成本,更重要的是利用超市就近配送,大幅增加了30分钟就近配送的范围,出单量能够明显提高,这方面美团当前是无法做到的,因为从采购到配送这整条链他没有打通,成本也下不来。

可以参考《盒马鲜生“全新的外卖模式”,要怎么将美团的估值打掉一半?》

口碑生态与类似盒马这样的新零售业态相结合其实只是刚刚开始,未来并不一定会打传统的价格战,口碑在整条链上的成本比对手低很多,那么就可以在他的成本区去打对手,尤其是生鲜和餐饮,量一大,对手会亏的受不了。这部分的战斗会在与餐饮企业以及饿了么打通后很快开始。

所以你会看到美团虽然掌鱼生鲜没做起来,但马上又开始模仿盒马搞了一个小象生鲜,因为不这么搞,前置仓和供应链比对手差一大截,成本上会非常吃亏,配送时间上也会大幅落后,美团的核心餐饮配送这块在盒马覆盖的范围内就会非常危险。

综合来看,小商帮科技认为,阿里系的新零售已经具备了打通整条链的能力,从:采购、物流、线上线下大数据融合、前置仓布局、最后三公里配送、支付、消费贷等等方面已经逐步融合,在未来,还将打通高德地图、口碑、饿了么、飞猪、无人零售等产品,在整合能力方面目前大幅领先于腾讯系的企业,因此,具有较高的成本和配送时间优势。

当然,在不惜成本舍命狂奔的策略之下,腾讯系在未来的供应链上也会逐步完善,从而降低成本,但这需要时间,而且资金压力会非常大。你看看京东的7Fresh今年的目标是开50家,但未来3~5年目标是1000家,就会明白问题在哪里,盒马则完全可以“舍命狂奔”,因为模式走通,链条打通了。

从可见的未来来看,在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内,双方新增的线下支付可能会打成平手,但从2年3年的时间来看,阿里系协同能力更强,竞争力更大,后劲更足。腾讯系哪怕最后也打通了整个链条,但由于分属不同的公司在管理(比如采购用美团,物流用京东,配送用达达或者美团,前置仓用各个合作伙伴的等等),协同性上一定会差一些。

所以,双方未来在线下支付领域都会扩大规模,但阿里系的总体优势会强一些,尤其是在双方正面竞争的情况下,阿里系成本和效率优势明显。

当然,这里面有一个变数,那就是3线以下城市的人群以及中老年人,这些人的总人口其实非常庞大。这方面腾讯的布局更强,腾讯投资了快手(主打3线以下小镇青年)、趣头条(主打3线以下小镇青年和部分中老年人)、拼多多(主打3线以下中年妇女和老人),最近本来投了差评(后撤销),则主要针对“5环以外”对科技有兴趣,但看不懂复杂分析文章的年轻人群,这些人是3,4线城市的科技KOL,能影响身边人的科技产品使用习惯,比如微信支付。

阿里系应对的方式则是让口碑与微/博打通(微/博的主要人群也在2线以下),然后推出了“码商成长计划”,不仅仅是传统的支付,更是帮助商户实现数字化经营,并可以享受到经营分析、财务管理、理财保险、贷款等多维的服务,照例,这个计划会通过宣传及“地推”来完成。

从方法来看,照例是腾讯会推动的更快,而阿里会更扎实。最后这部分谁能赢,目前很难判断,要看线下的增值服务谁能做的更好。

4、海外

国内的支付业务如火如荼,但国外的进展却相对比较慢,主要是因为金融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,大多数国家在考虑数字化的时候,不太可能让一家外国公司来控制。

所以现在双方走的路线,一是做中国人到外旅游的生意,覆盖全世界各个国家,二是深耕当地国家的支付,主要是以参股为主,少部分可以控股或相对控股。

当前,支付宝在境外已经跟5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,已经支持美元、欧元、英镑、日元、港元、加拿大元、澳大利亚元等27种货币结算。支付宝及其境外战略合作伙伴已经在为全球8.7亿用户提供移动支付和普惠金融服务。

借助AliExpress的推进以及全球的投资和并购,阿里巴巴的网上支付通道已经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其中一带一路国家超过四分之一。未来,这一服务也将成为eWTP的重要支撑。

深度分析: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到底谁更强?

支付宝已帮助海外合作伙伴打造了印度 Paytm、菲律宾GCash、泰国TrueMoney、韩国Kakao Pay、印尼DANA、马来西亚Touch‘n Go Digital,东南亚的HelloPay(改名为Alipay)、巴基斯坦的TMB,孟加拉国bKash等多个移动支付公司,覆盖人口超过20亿!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本地支付主要落子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,符合国家整体战略,且由于开发度较少,未来成长空间极大。

这其中,Paytm是阿里巴巴控股的公司,目前在印度的活跃用户超过2.25亿(截止2017年6月),仅次于中国大陆。而其他合作的世界各国“支付宝”们,技术核心、数据以及云服务支持全部在阿里的掌控之下,除了没有控股之外,大数据和AI能力的积累没有影响,未来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做更广泛深入的生意,包括蚂蚁金服在国内做的大部分生意:保险、证券、银行、基金、小额贷等等,利润丰厚。

小商帮科技认为,支付宝及其合作伙伴们,将会在2018年服务接近甚至超过10亿人口,其中超过40%在海外,只要蚂蚁金服牢牢掌握支付技术、数据、云服务和AI技术,在政局稳定的前提下,阿里未来在这些国家的新零售+金融两条腿走路,将会非常的顺畅。

比较而言,腾讯在海外的支付布局,一方面是跟随阿里巴巴在全球进行旅游人群的布局,基本上可以做到与支付宝差不多重合的程度;另外一方面则是通过参股,比如说投资东南亚的Garena,后者主营游戏,并拥有社交电商shopee以及支付应用AirPay,从而进入当地的支付领域。

不过,与阿里巴巴相比较,腾讯的海外移动支付布局规模和投资额都要小得多,这与腾讯定位于社交以及游戏有很大的关系,毕竟,支付宝定位于工具,更适合以工具的形式进行推广和合作,不管是控股企业还是参股企业中,都可以复制出一个当地的“支付宝”来,而微信的支付只是其附属功能,而单独一个支付功能,很难与全球各个巨头进行抗衡,尤其是亚马逊、脸书、谷歌以及各个国家的巨头们也都在推自己的支付,功能更加丰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这方面支付宝经验丰富,更加有竞争力。

深度分析:支付宝和微信支付,到底谁更强?

上图为Paytm,印度版支付宝的界面,聚合了丰富的工具功能而不仅仅是支付,这为其增加了更强的竞争力。

5、总结

综合而言,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国内的份额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,其实双方都会是赢家,但最后谁的份额更大,则主要看线下的争夺,目前看,中长期阿里更有优势。

海外市场双方则相差悬殊:在海外旅游人口覆盖上双方布局差不多,谁也无法大幅甩开谁。但在与合作伙伴合作推进本地支付方面,阿里大幅领先腾讯,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国内第一个全球活跃用户达到20亿的产品,并由此积累大量的数据,用于金融、新零售、智慧城市等其他领域,与一带一路和eWTP战略进行完美的结合。

本站文章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网友投稿,如需申请删除,请与站长联系 挑错
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youhui114.com/keji/4890730.html(转载请注明出处)
优惠网专注全国优惠活动资讯信息及各种实用生活经验分享,更多优惠券限时折扣活动在线免费领取。

优惠网微信小程序
广告
优惠网新闻投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