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旅游活动 >

黔西市:贵州省的璀璨明珠,探寻其独特魅力与丰富文化

作者:尚秀英 来源:网络整理 发表:2023-12-04 12:25:14 我要点评 作者ID:1

黔西市,这颗贵州省的璀璨明珠,隐藏着怎样的独特魅力与丰富文化?是哪些古老的传统和现代的元素交织在一起,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貌?又是什么让黔西市在众多城市中...

本文给大家分享的是黔西市:贵州省的璀璨明珠,探寻其独特魅力与丰富文化的相关内容!

黔西市,这颗贵州省的璀璨明珠,隐藏着怎样的独特魅力与丰富文化?是哪些古老的传统和现代的元素交织在一起,塑造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貌?又是什么让黔西市在众多城市中独树一帜,成为了人们向往的地方?让我们一起探寻黔西市的秘密,揭开它的神秘面纱。

黔西市,贵州省辖县级市,由毕节市代管,位于乌蒙高原东部、乌江中游、鸭池河北岸,介于东经105°47′~106°26′,北纬26°45′~27°21′距省会贵阳市68公里,距毕节市政府所在地七星关区77公里。总面积2380.5平方公里。

截至2022年7月,黔西市辖15个镇、10个民族乡、5个街道办事处,市人民政府驻莲城街迎宾路168号。

黔西市简介

黔西县位于贵州中部西北部,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,东经105°47′~106°26′、北纬26°45′~27°21′间。东临修文县,以六广河为界;南临清镇、织金县,鸭池河为界;西临大方县,以支嘎阿鲁湖、西溪河为界,西北与百里杜鹃景区管委会接壤,北临东北与大方县、金沙县接壤。县政府所在地城关镇距省会贵阳117公里,距地区行署所在地毕节115公里。

黔西市

黔西,毕节市辖县,是中国杜鹃花都—黔西位于贵州省中部西北部,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。

2007年底,金坡、仁和、红林镇石笋村、岩脚村委托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后,管辖26个乡镇360个行政村、10个社区居委会、16个街道居委会、汉、彝、苗、布依等18个民族。

黔西是毕节市东门。贵毕高等级公路横贯全境,交通便利。贵州省黔西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,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,东经105°47′~106°26′、北纬26°45′~27°21′间。东邻修文县,以六广河为界;南邻清镇市,织势明显。县城距省会贵阳117公里,距毕节市行政中心七星关区115公里。

黔西市自然地理

黔西是国家绿色农业建设示范单位。平均海拔1250米,年平均气温13.8℃,最低月平均气温3.3℃(1月),最高月平均气温23℃(7月),极端最高气温35.4℃,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。冬天没有寒冷,夏天没有酷暑。它富含烤烟、油菜、水稻、中草药等作物,适用于大型牲畜和家禽的养殖。是发展果蔬、中草药种植、农产品加工的理想场所。

黔西,素有“一枝花”美誉。旅游资源丰富,具有很大的发展价值。国内罕见的国家森林公园——百里杜鹃花区;有旧石器时代,享有旧石器时代,享有旧石器时代;“北有周口店,南有观音洞”著名的沙井观音洞;九龙山象祠吸引王阳明亲临并写下《象祠记》;湖面80多平方公里的支嘎阿鲁湖;东风湖风光秀丽;贵州三大淡水湖之一的柯家海子群;乌江源百里画廊有精品旅游景点……

黔西是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工程开工的地方,能源优势明显。全县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超过70亿吨,水资源径流年总量77亿立方米。近年来,东风水电站、洪家渡水电站、索风营水电站、黔西火电厂等大中型电站已建成,山东兖矿集团、河南永美集团等20多个省市的企业已引进黔西投资创业,青龙煤矿、黔金煤矿等大中型企业已建成。

黔西市自然资源

黔西市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。

由于地处低纬度、高海拔的高原山区,具有春晚夏短、秋早冬长、水热同季、干湿分明等气候特点。常年气候宜人,夏季无酷暑,冬季无严寒,雨量充沛。年平均日照1348.9小时,无霜期264天,气温13.8℃,雨日188天,降雨量1005.2mm。

由于国内海拔的变化,插花性干旱、冰雹、秋绵雨、冷冻等自然灾害性天气经常发生。现有国家风景名胜区——百里杜鹃森林公园花区。

花区距县城30公里,位于县城北部红林、金坡、仁和等乡镇,绵延23公里,总面积35平方公里,杜鹃花品种多达19种。花开时节,花开花开,争奇斗艳,满山遍野,蔚为壮观,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。黔西县旅游资源除百里杜鹃外,还有东风湖、六广河峡谷、洪家渡库区、柯家海子淡水湖泊群、九龙山象祠、沙井观音洞、水西公园、李世杰书店等自然景观、民族风情和文化景观,共同构建黔西县旅游基地开发建设基础,成为黔西县未来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之一。

黔西也是一个主要的煤炭资源县。全县煤炭初步探索资源超过70亿吨,其中优质无烟煤34亿吨,上表储量14.34亿吨。黔西县利用煤炭资源优势,结合西部大开发和西部电力东部部署,成功申请黔西火电厂项目,实施煤电转型,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。

目前,火电厂项目建设已经启动。配合火电厂建设,加强煤炭资源开发。现整改验收合格煤矿21对,改扩建矿井21对,计划新建第二批骨干矿井15对,年总生产能力802万吨。

目前,全县正在建设的矿井和正在规划建设的矿井年生产能力达到1728万吨,完全可以满足黔西4×30万千瓦机组用煤需求。

黔西市水能丰富。乌江干流上国家规划建成并正在开发建设的东风、洪家渡、索风营三座水电站,开始对黔西县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,共同为黔西县能源基地奠定了基础。

黔西县作为地方政府,为配合电站建设,做好了移民安置工作。到目前为止,洪家渡和索风营已经完成了4097户14756人的移民安置工作。

黔西市是一个农业大县,主要生产玉米、水稻、烤烟、油菜,是全省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烟基地县。全年粮食总产量在27万吨至28万吨之间,烤烟生产实行国家计划,正常收购量在22万吨左右。全县土地面积相当于388.9万亩,其中:耕地净面积180万亩,旱地156万亩(其中256万亩)°22.4万亩以上坡耕地)、24万亩水田;耕地和林地71.17万亩,草地和疏林草地57.35万亩。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,黔西县计划在十五期间退出全县22.4万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。自2000年试点实施以来,全县已完成退耕23万亩。

黔西市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。

由于地处低纬度、高海拔的高原山区,具有春晚夏短、秋早冬长、水热同季、干湿分明等气候特点。常年气候宜人,夏季无酷暑,冬季无严寒,雨量充沛。年平均日照1348.9小时,无霜期264天,气温13.8℃,雨日188天,降雨量1005.2mm。

由于国内海拔的变化,插花性干旱、冰雹、秋绵雨、冷冻等自然灾害性天气经常发生。百里杜鹃森林公园花区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。花区距县城30公里,位于县城北部红林、金坡、仁和等乡镇,绵延23公里,总面积35平方公里,杜鹃花品种多达19种。花开时节,花开花开,争奇斗艳,满山遍野,蔚为壮观,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。黔西县旅游资源除百里杜鹃外,还有东风湖、六广河峡谷、洪家渡库区、柯家海子淡水湖泊群、九龙山象祠、沙井观音洞、水西公园、李世杰书店等自然景观、民族风情和文化景观,共同构建黔西县旅游基地开发建设基础,成为黔西县未来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之一。

黔西也是一个主要的煤炭资源县。全县煤炭初步探索资源超过70亿吨,其中优质无烟煤34亿吨,上表储量14.34亿吨。黔西县利用煤炭资源优势,结合西部大开发和西部电力东部部署,成功申请黔西火电厂项目,实施煤电转型,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。

目前,火电厂项目建设已经启动。配合火电厂建设,加强煤炭资源开发。现整改验收合格煤矿21对,改扩建矿井21对,计划新建第二批骨干矿井15对,年总生产能力802万吨。

目前,全县正在建设的矿井和正在规划建设的矿井年生产能力达到1728万吨,完全可以满足黔西4×30万千瓦机组用煤需求。

黔西市水能丰富。乌江干流上国家规划建成并正在开发建设的东风、洪家渡、索风营三座水电站,开始对黔西县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,共同为黔西县能源基地奠定了基础。

黔西县作为地方政府,为配合电站建设,做好了移民安置工作。到目前为止,洪家渡和索风营已经完成了4097户14756人的移民安置工作。

黔西市是一个农业大县,主要生产玉米、水稻、烤烟、油菜,是全省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烟基地县。全年粮食总产量在27万吨至28万吨之间,烤烟生产实行国家计划,正常收购量在22万吨左右。全县土地面积相当于388.9万亩,其中:耕地净面积180万亩,旱地156万亩(其中256万亩)°22.4万亩以上坡耕地)、24万亩水田;耕地和林地71.17万亩,草地和疏林草地57.35万亩。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,黔西县计划在十五期间退出全县22.4万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。自2000年试点实施以来,全县已完成退耕23万亩。

黔西市历史沿革

据沙井乡“观音洞”黔西县是祖国人类的发祥地之一,是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。早在五六十万年前,人类就在黔西繁衍生息。夏季商时为梁州南西外“荒裔”。商末周初属鬼方联盟的卢夷国。春秋战国时期,先后是蜀国和龟国。秦嬴政27年入版图,属夜郎县。汉元光五年属县。齐、梁之际,昆明夷闽支卢鹿部占据据据县等地,实行部族统治。唐初,卢鹿部遥附。贞观中期,鸭池河、六归河沿岸进入燕川县。武后万岁通天两年,基本以今县境位于龚州。北宋沿置。皇佑至嘉佑年间,卢鹿部成立“罗氏鬼国”,州名消逝。元初,置亦溪不薛总管府和宣慰司。大德七年废亦溪不薛府、司。洪武十五年,筑水西城(今县城);次年,置“龙九驿”谷里、水西、豪香(西溪)三站。崇祯三年属水西宣慰司,水西城为设治地,分开则窝,以后则溪。

清康熙四年置黔西府,辖则窝、以后、雄所三则溪。

二十二年废府置州,因在黔西部,故名。乾隆元年,四川叙永厅岩上、岩下地入黔西州,全州划9里、51甲、113寨。1913年置黔西县。县下行政区划为区、乡、保、甲。1941年6月前,全县分为9个区,面积4887平方公里,7月,上划北部4个区2400.53平方公里进入新建金沙县。其余地区分为24个乡、4个镇,共218保2667甲;然后撤并23个乡、3个镇,直至解放。

1949年11月25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黔西。黔西县委员会和黔西县人民政府于12月3日正式宣布成立。是月,全县划五个区。1950年划10个区、231个村,1953年划12个区、131个乡镇。1958年9月,各乡镇改为81个人民公社。12月下旬,将各区合并为5个大公社;1959年2月下旬,以区建公社、乡镇改名为管理区。1961年,上级划定大方县的青冈公社进入黔西县,次年恢复各区,管理区改为公社。全县有11个区、1个区级镇、90个公社、754个生产大队和3874个生产队。1984年夏,改革政社合一制度,恢复各乡、镇、村组建设。1991年建并撤后,全县分为19个乡、9个镇、741个行政村、33个居委会。现有彝族、白族、傣族、壮族、苗族、回族、傈僳族、拉谟族、佤族、纳西族、瑶族、藏族、景颇族、布朗族、布依族、阿昌族、哈尼族、锡伯族、普米族、蒙古族、怒族、基诺族、德昂族、水族、满族、独龙族等民族。

2000年,黔西县辖9个镇、19个乡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:全县总人口697075人,其中各乡镇人口(人):城关镇 97411、金碧镇 32793、雨朵镇 20981、大关镇 30877、谷里镇 23787、素朴镇 30650、中坪镇 24371、重新镇 28221、林泉镇 32355、五里乡23033、沙井乡 31309、羊场乡 16748、绿化乡18810、新仁乡 18569、钟山乡21533、铁石乡 16193、协和乡23540、太来乡 20781、甘棠乡 31083、永巢乡 19460、中建乡 8723、花溪乡12590、定新乡 15943、洪水乡 19356、金坡乡 13050、仁和乡18075、红林乡 20338、锦星乡 26495。现在有彝族、白族、傣族、壮族、苗族、回族、傈僳族、拉祜族、佤族、纳西族、瑶族、藏族、景颇族、布朗族、布依族、阿昌族、哈尼族、锡伯族、普米族、蒙古族、怒族、基诺族、德昂族、水族、满族、独龙族等民族分布。

2001年机构改革把741个行政村调整为382个行政村。

2003年,黔西县辖9个镇、19个乡(其中15个民族乡),382个村委会3、3个居委会。年末总人口83.17万人,其中少数民族20.19万人;非农业人口5.87万人。

2007年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建立,黔西县的金坡乡、仁和乡加上大方县的普底乡、大水乡已经划归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代管。

2021年3月,撤销黔西县,设立县级黔西市。

黔西市主要景点

黔西风景区

黔西风景区在贵州西部,云贵高原连成一片。风景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温和气候,自然风光丰富多彩,民族风情古朴浓郁,人文景观历史悠久,是观光、考古、渡假、考察民族风情的理想场所。草海素有“高原明珠”之称,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,与青海湖、滇池齐名,是国家自然保护区。碧云洞是洞中有洞、洞上有洞,结构十分奇特,吸引了不少游客。

黔西风景区位于贵州南部的荔波县境内公园园林,生态保护,森林古树。贵州黔西风景区,总面积273.1平方公里,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和浩瀚苍茫的森林为主体,由小七孔鸳鸯湖景区、大七孔地峨宫景区、水春河峡谷景区及樟江沿江风光带等构成,主要景点有58个。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内森林密布,连片集中,原生性强,生态系统相对稳定,生物资源十分丰富。保护区内各种生物达2000多种,其中植物新种约40多种,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掌叶木、伞花木、任木、黄枝油杉、南方铁杉、广东五针松、香果树、短叶黄杉、翠柏、穗花杉等;属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白鹇、兰翅八色鸫、大灵猫、毛冠鹿、猕猴、小灵猫、苏门羚、林麝等。

碧云洞

碧云洞在盘县城关,分天地二洞,高处10余米,阔处30余米,长约6、5公里。蜿蜒曲折,“山重水复”。进洞后,水陆二路,忽分忽合,时高时低。洞中有洞、洞上有洞,结构十分奇特。景物皆碧乳凝成,气象万千。铮铮作声的石磐,须眉宛然的大士和罗汉,形象逼真的虎豹狮象,玲珑巧绝的空中楼阁,火焰升腾的丹灶药炉,鳞甲欲动的苍龙,亭亭玉立的宝塔,富丽堂皇的宫殿以及青莲倒垂、华盖悬珠、陇岗阡陌等等,令人惊讶叫绝。出洞至峰顶,石笋矗天,古树槎丫,风景宜人。坐石床少憩,远山近水,城郭村墟,可一览无余。洞内外崖壁上题刻多处,明地理学家徐霞客所记“碧云洞天”及诗碑,今犹保存无损。当地群众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,纷纷来此作“桃源游”。烛火通明,人声杂沓,极一时之盛。

黔西沙井观音洞

黔西沙井观音洞的出土文物,经我国古人类学家鉴定,系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,证明早在五、六十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,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,专家称之曰“观音洞文化”,考古学界有“北有周口店,南有观音洞”之说。黔西象祠,明代着名哲学家王阳明曾为之作《象祠记》一问。为供奉王帝舜的同父异母兄弟象的祠堂,建于1700多年前,今黔西县素朴真牛场灵博山为象祠遗址。

净莲寺

净莲寺(原名开元寺、玉皇阁),坐落在黔西县城东郊的东山半山上,庙地面积2500平方米,是神话传话中的“十柏禅房”,黔西八大景点之一,着名的风景名胜。东山,是狮子山的联脉部份,县城环抱在群山之中,自古流传“九狮闹莲城”的佳话。净莲寺就建在回头狮子口中,好似雄狮咀里的一颗灿烂的明珠。这里气势雄伟,群峰相峙,流水绕寺,水绿如碧。寺庙周围古树参天,银柏犹存。至今寺前还保留着一棵三百年前的银杏树,现在仍枝叶繁茂,白果满树。站在寺前远眺城景,高大的楼房鳞次栉比,宽阔的水泥路上行人车辆穿梭不息,东侧水西公园楼、台、亭、阁掩映在绿树林中。饱览城郊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,微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。

这次,和黔西市:贵州省的璀璨明珠,探寻其独特魅力与丰富文化有关内容就为朋友们整理到这里,更多优惠活动资讯信息可查看本站其他栏目。

本站文章来自网络收集整理和网友投稿,如需申请删除,请与站长联系(挑错)。
优惠网专注全国优惠活动资讯信息及各种实用生活经验分享,更多优惠券限时折扣活动在线免费领取。

优惠网微信小程序
广告
优惠网新闻投搞